第一篇: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就能每天保持饱满的心情。精神打起来,好运自然来。记住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一旦失去他,就跳出去,要学会调整心态, 有良好的心态工作就会有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心态的好坏,在于平常的及时调整和修炼并形成习惯。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要看开点,看远点,看淡点,心胸要豁达些、大度些,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利于我、”且“办法总比困难多”,也就没有流不出的水和搬不动的山,更没有钻不出的窟窿及结不成的缘。
人活的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一、是欲望不要太高。欲望无止境,欲望越高,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形成的反差就越大,心态就越容易失衡。
二、是攀比思想不能太重。如果盲目攀比,就会“人比人,气死人。”如果跟下岗工人比待遇,跟农民兄弟比收入,跟先进人物比贡献,心态就能平衡,怨气就自然消了。
三、是要学会忘记。不要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这样才会少去许多烦恼,心情才能舒畅。
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我的生活理念,有的人生活的很快乐,有的人却对生活出奇的失望,归根结底是心态的问题。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很多突如其来的灾难,会让人突然陷入一种茫然、焦急、狂躁的情绪之中,更有甚者对生命的绝望。
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激烈,让人们的各种压力增大,如果当这种压力超过了某种负荷能力的时候,就会让人出现偏激情绪,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如果人能在适当的阶段给自己找一个出口,会逐渐排除这样的精神压力,让你走向更辉煌的道路。
我们应该怎么减轻这样的负面情绪呢?
第一: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二:学会关爱自己。只有多关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关爱他人,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就要尽量帮助你能帮助的人,那样你得到的就是几份快乐,多帮助他人,善待自己,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第三:遇到心情烦躁的情况的时候,你喝一杯白水,放一曲舒缓的轻音乐,闭眼,回味身边的人与事,对新的未来可以慢慢的输理,即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冷静的前进思考。
第四:多和自己竞争,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也没必要羡慕别人。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而开心(事是不分大与小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争取做到最好)。
第五:广泛阅读。阅读实际就是一个吸收养料的过程。
第六:不论在任何条件下,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哪怕全世界都不相信你,看不起你,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
第七:学会调整情绪,尽量往好处想。遇到棘手的事情,冷静点,然后想如何才能把它做好,你越往好处想,心就越开,越往坏处想,心就越窄!
第八:珍惜身边的人。用语方面尽量不伤害,哪怕遇到你不喜欢的人,你尽量迂回,找理由离开也不要肆意伤害,这样不仅让自己心情太坏,也让场面更尴尬。珍惜现在身边的一切。
第九:热爱生命。每天吸收新的养料,每天要有不同的思维。多学会换位思考,尽量找新的事物满足对世界的新奇感,神秘感。
第十:只有用真心,用爱,用人格去面对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每天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如果遇到烦心事,要学会哄自己开心,让自己坚强自信,所以你想保持良好的心态,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怀着
感恩的心去看世界,用心去看世界,不计较得失,学会发现身边所有令人感动的事情。
第二篇:
生态在时下是一个热词,保护环境,生态文明,绿色食品绿色家园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等等,都是关于生态的话题。说热词热得炙手也不为过,生态环境出了问题,轻则对官员一票否决,重则将责任人绳之以法。所以,在企业,环保被称为“高压线”。
心态在时下有更激越的表现,浮躁心理、暴富心理、仇富心理、特权心理、贪欲、冷漠、及时寻乐……无不表现至极!不同的是,心态建设却是大大地被忽略了。尽管近年来冒出了不少心理医生、心理诊所之类,但细察之,除了问诊小儿多动症、抑郁症或神经官能症之外,有谁在诊救浮躁贪欲冷漠之类的病症?有哪位领导因抓心态建设不力而危及乌纱?
生态关乎世界。它一般是从某个区域来界定,一棵树一棵草不能代表生态,一片森林一片硕大的茂草才能说成是生态环境。
心态关乎世人。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心态,社会普遍的心态,就构成了世态。所谓世态炎凉,就是指绝大多数人表现出消极冷漠,更有甚者,可能就是冷酷无情。与此相反的,则是积极向上,追求进步。比如说全民抗战,比如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民救灾的热情,即属此类。大难兴邦固然是化害为利,但是,心态文明建设仅寄望于重大灾难,总不是个事。
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生态的恶化,世人皆知。为了建设而毁坏了生态,其恢复的代价会是建设所获利的数倍、数十倍甚至更多!这也是被大家所接受了的观点。
心态各异是有人类就存在的事实,哪朝哪代都有积极向上者,也有悲观厌世者。寻短见可视为心态崩溃的最极端表现,而且它没有国界没有时代界限,这足以佐证其恒久与流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两极分化的加剧,加速了心态的恶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生态建设与心态建设的难易程度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一座被砍光了树的荒山,封山育林十年就会又是满目葱茏,三十年就成了参天大树;实行猎枪管制不过十几二十年,野猪为患野兽伤人就成为事实,有些地方不得不组织捕杀;园林城市申报,只要有经济实力,花掉多少个亿,在计划中的多少年内就可能达到目的。然而,心态建设决不是这般容易的事。西方人说,一夜可以成就一位富翁,三代才能培养一位绅士。足见心态建设之难!这不过是就个体的人格、心态造就来说明其难度。社会良好的主流心态的培养建设,不管你拿多少个亿都可能是“收买”不了人心的!这个道理也应该是能被社会所接受的。
生态关乎自然,心态关乎人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主宰世界主宰大自然的是人。然而,心态建设滞后于生态建设,姑且不敢妄言本末倒置,至少也不能让二者享受不平等待遇!
第三篇:
心态的好坏决定你生活的高度,这个问题不得不考虑!每个人在他一生当中会面临种种或悲或喜或忧或乐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左右着我们的情绪,甚至我们的生活!遇到开心的事,不能喜之过及,遇到悲伤的事,也不要忧之过度。要时刻保持一种淡定豁达和开通的心态!有些事情来得很突然,搞得我们措手不及,这时要镇定下来,遇事处理事,遇人处理人!人这一生,有几大重要的事情,升学,恋爱,
结婚,
生子,养老!先说升学吧!都有过一段拼搏的日子,也都因为成绩的好坏影响着我们对学习的态度,成绩好了,有的学生开始自满自傲,感觉无人能及,于是就有了对学习放松甚至不专一的这种坏心态,下次考试,成绩下滑,受不了打击,于是一厥不振!而有的同学呢?心态就放得很到位!成绩不好时,分析原因,再接再厉,成绩好了,戒骄戒躁,一直保持,直到学业完毕!再说说这谈恋爱的事,这我可有话说了,为什么呢?因为我是过来人,而且也是那种经历多次恋爱终修正果的人!那为什么有些人谈一次恋爱就成功了,而有些人却是谈一个散一个呢?这就是你没有正确的恋爱心态:恋爱=小结婚!不能单纯为了恋爱而恋爱,不管男孩女孩,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恋去爱,一次就是一生,如果单纯图新鲜,玩玩地话,N次也是单身!所以如果确定下来恋爱关系就要认真走好恋爱路上的每一步,让爱情变得更牢固,走得更长远!再说说结婚吧!前面提到恋爱就是小结婚,那个时候我们爱得死去活来,两个人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可是结婚后呢?有的家庭还是一如既往地恩爱,有的家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恩爱的夫妻对婚姻理解的很好,就是两个单纯的人过着单纯的日子,这种心态决定了他们不管何年何月都是相爱的,而这种问题多发的家庭呢!夫妻双方或一方出现了心态上的改变,爱情上开了严重的小差!什么婚外情,找小姐,赌博,网聊等等使彼此的感情跌入低谷,轻者感情降温,重者感情破裂,甚至离婚!我们作为一个已婚的人,肩负着家庭的责任,尽管日子是漫长的,最浪漫的事是用一辈子来慢慢实现的,我们也要禁得住各方面的考验和诱惑,与她(他)相守到老!结婚之后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重要家庭成员的降临,当你的亲生宝宝出生的那一刻,天伦之乐就属于了你!那个时候我们都是最幸福的!可是在我们这个几千年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国家,有多少家庭因为孕育女儿被迫流产,生下女宝宝弃之大街!又有多少孩子因身患残疾被无情抛弃,儿是娘的心头肉,当你把你的孩子生生丢掉时,有没有心痛过,悔恨自己过?我们怀孕了,就要坚持生下来,生了孩子后,我们就要好好地养育他,让他上学,教他做人!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所应当做的!不管你的孩子是什么样,都要给她(他)足够的父爱母爱!都说养儿防白老!可有的人呢?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闻,甚至拳脚相加!新闻多次播报不孝之子,和痛苦无奈的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的恩呢?就是太平洋也不能与之相比,可父母的要求和想法其实很简单,只需你常回家看看,待老时能有衣穿,有饭吃,病时能有人照顾,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不管你是近嫁还是远嫁,每年都要回父母家住一段时间,尽管时间不是很长,但他们很知足。善待老人,我们才能善待自己,也是给我们的后代一个好的榜样!百事孝为先,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就迟了,遗憾终生!总之,人生很长,需要我们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这样的人生才会熠熠生辉!
第四篇:
在整理我凌乱的书桌的时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过去的二十三年里,我所走的路,所历经的事情都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一切都井井有条的按照理所应当的趋势在发展。诚如这样,那按道理说,我此刻应该是目标明确、内心坦然才对,如果说我对我所要走的路都很清楚的话。但其实不然!更多的时候, 我发现自己的状态就如同此刻的书桌一样,凌乱无章。我常常思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许多时候都会陷入一种内心郁结困顿的状态,心有千千结而不得解。又生性喜欢将喜怒行于色,不擅长隐藏自己的情绪,因此给人留下杞人忧天、怨妇、悲观主义者等消极的印象,虽内心对此有所抗拒、不以为意,也会在知己面前酸溜溜的放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云云。但我也非愚钝之人,深知“旁观者清”一理,明白任何一种形态的形成都不会是空穴来风,其中一定有其道理。常把“存在即合理”挂在嘴边,并不全是我对无力改变的现状的一种阿Q,我更愿意将其看作是对一件事情的形成和发展因果的一种思考:一切的“存在”,必定有导致这一“存在”形成的原因,如果在这一“存在”形成的过程中,人们都未加以阻挠或反对,而是将其当作是一种理所应当的发生,那么是否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一“存在”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是符合世俗标准的,即是“合理”的。因此,对于外界给我的定位,我是在乎的,或者说重视的。长久以来,我一直把“别人认为怎样……”当作是非论断的对照标准,而且也深信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而事实也证明这是没错的,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圈子里,本质上是属于群居型,为了生活的和谐,我们必须达成某些共识,在对待某些事物上必须保持大体上一致,因此许多时候许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认为怎样……”就可以了的,还必须对照一些早已经约定俗成的标准,唯此世界才能保持一定的形态而不至于大乱。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在评定是非时都是有所参照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没有发现其实自己的思维重心已经有所偏移。换句话说,是我太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了,很少时候是从自身出发来思考问题的。小时候老师说成绩好才是好孩子,我便对“好成绩=好孩子”这一等式深信不疑,并且还思维拓展暗自总结出“差成绩=坏孩子=没人喜欢”的怪异等式来,从来没有真真的去想过这样的等式是否合理,是否是对的,仅仅因为这是某个我信任的人教给我的,那就准没错了!这算是从小就养成的思维习惯了。可小的时候还不明是非,有这样的认识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们会在 成长过程中形成一套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用自己的一套理论来处事,这个时候的我们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不依附于任何人。而我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仍旧用习惯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和思考所遇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无法磨合的矛盾,一方面,在时间的堆积中我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处事原则,另一方面,我依旧依赖于从小养成的思维模式,并用此模式思考和看待问题。倘若这两套理论相互吻合也还好,但总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这也便是我最最痛苦的时候。我即不愿意抛弃自己内心真正所想,又无法解脱对惯性思维的依赖,于是我在自我认知和自我否定中徘徊踟蹰,而思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分裂,继而“造就”了那个“杞人忧天、怨妇、悲观主义者”的我。
让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是之前遇到的一个陌生女子,在和她闲聊的两个小时里,我感受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她像是一面摆在我面前的镜子,真真实实的照出了我的生活有多么不堪,这并非是我妄自菲薄,而是在这个世界上游走了二十三年之久,却依旧不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任凭怎样听上去都像是个悲剧。两个小时的闲谈,从生活中的琐碎到内心的彷徨,我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当然没有到卑躬屈膝的地步,以谦逊真诚的心去和她交流,我知道,我太需要那样的朝气和正能量了,于是我把自己变成了吸血的蚂蟥(当然是与人无害的哈),肆意的吸取着她的正能量,好在她也乐意给予,真的十分感谢她。就这样我带着私心的和她聊了近两个小时,她很直言不讳的说我是个固执自卑的人,懒于实践,喜欢想不喜欢做,是一个很纠结的人。她说这些并未让我觉得不舒服,倒是欣然接受了她说的这一切,无论对错。或许这就是所谓人格魅力吧,她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加了她所讲的话的可信度和说服能力,我本着从他人身上有所学有所悟的心态,认认真真的听她的“教诲”,受益匪浅。我此刻的豁然开朗有一部分来自于她,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个比我小的女子教给我的。
第五篇:
在修辞手法中,有一种称为通感,释义是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可能是我的写作造诣过于肤浅,只停留在比喻、拟人、夸张这些简单的修辞上。对通感始终怀揣一种隐隐若现、似曾相识的印象。是因自己的知之甚少等到点播它时才偶然发觉,同时侵溺着一种不时采用却很少斟酌的遗憾。它不同比喻那样晶莹剔透,拟人如此句意分明,排比那般气势长虹。它更接近抒情的意境,却掺杂一些灵感的转移。既可升华至高尚的情操,又能滑落进谷底的深渊。这些都是人到极致的表现,源于左右逢源的生活,见多识广的阅历,是炫目的词语不能诠释。
细细品味,在我的轨迹中,通感还是时有发生的。年少时,发觉暗恋许久的异性成了别人手里的香饽饽,那种失望、压抑的感觉一定就是现在总讲的羡慕嫉妒恨。工作中,同等条件的两人,他比你捷足先登了一步,成为了上级。彼此称呼改变了,薪金待遇改变了,你的工作热情改变了吗?现实里,时时都会牵扯到攀比的例子。你的年薪多少?你的房子多大?你开的车是什么牌子?这些会不会让你过分的追求它们而忽略了生活的意义。一定是等你到五十知天命时才猛然发现过于浮华居然是我奔波一辈子的追求。
理解通感不难,感就是感觉、体会。通则是普遍、人人都会有的。不管它是你主观意愿的形成,或是受到他人的旁敲侧击,让你产生了本能有却不该有的感觉。反应到你的行动上都可以叫通感。区别就是有的人把羡慕嫉妒恨当成了祝福,把他人的成功看成了对自己的鞭策,把小康胜大富、知足常乐印记进自己的生活。所以有的人成了天使,即使不能飞上蓝天,也可帮助他人,自己幸福。而有的人成了魔鬼,即使不能吃掉别人,也是冷眼相对,四处碰壁。
凭我的年纪和阅历是无法再精细的诠释通感的定义。因为它太源于生活、贴近情感、震颤心灵。当然,我肯定会把它看做一种处世的坦然谦让,遇不公时的宽宏大度,化消极为奋进的人生态度。这就是我追求的通感,也一定是每个人都追求的通感!
送祝福就上:祝福你www.zf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