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魂的经典日志

类别:经典 | 时间:2014-12-07 | 热度: | 投稿赚现金
第一篇:
 
    有人说: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你若能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也可以活得很快乐,那么就能保持内心宁静和安详了。有很多人是需要靠着外在的麻醉和热闹,来感觉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充实的人,对于声色犬马则有免疫力。灵魂若找不到目标,就会迷失;拯救自己的灵魂,比得到全世界更有价值。
 
    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所谓福至心灵;就是说金钱无法带给你心灵的安详,心灵的安详只能靠个人自己去探索、培养。没有内在的安详,人就无法感到幸福,而心灵的安详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体验。
 
    人是需要交流的。直接的、间接的、有声的、无声的,哪怕是只有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也总能找到一种方式,使我们心里的一些向往获得一种认同和感应。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穿行在嘈杂喧嚣的环境中忙碌。我们渴望在疲惫的奔波中获得轻松的释放,在夜深人静的安宁中,为自己莫名的孤独找到平静的理由,我们甚至期待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能出现向往已久的辉煌,幻想着以自己平庸的能力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我们不停地在为我们的心灵祈祷着,因为只有心灵的不懈和满足,才能使我们感受到人活着幸福的意义。
 
    人生并非尽如人意,也许你和我一样,常常感受到生活中太多难以排解的无奈和缺憾。也许是梦想得不到实现,也许是得到的离你所期待的相去甚远,但是我们总是能够在这样的无奈中坚持着,我们承认自己的平凡,却不曾放弃追求哪怕只是瞬间的完美。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不能漠视自己所付出的真诚,而只要是真诚的付出,就一定能有真诚的回报。有人说,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实,谁又能说耕耘本身就不是一种收获呢?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吗?
 
    找点闲暇、积点闲钱、忙里偷闲来点闲情,功名利禄等闲视之,安心做个等闲之辈,不亦乐乎,不亦快哉!这一连六个“闲”字,道出了一种心态。一种别样的境界和情怀。
 
    找点闲暇,可以让心灵平静归于自然;积点闲钱可以让生活恬淡有味;忙里偷闲,可以让身体轻松愉悦;来点闲情,可以让日子如白云悠悠,宠辱不惊;功名利禄等闲视之,可以让人生淡泊宁静;做个等闲之辈,可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命需要许多角落,而闲适是一个不起眼的抽屉,尽管里边没有因为仰仗物力所获得的财富、地位和高贵,但至少能让自己在忙碌的世界保留一分从容和宁静,供心灵自由散步出入。脚踩大地,身在人世间,心存星空处,忙里偷闲,闲庭信步,没有观众只见心灵独舞,独成一幕婆娑风景。
 
    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病苦。人们常常嚷着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需要你去寻觅。当你从为欲望而劳役终日的忙碌中静下来时,自然会感觉到它。
 
    人们逃避家庭、城市、社会及自己的问题而逃至深山中去寻觅心内的平静。可是既然是要寻觅“心内”的平静,又怎么可能在“心外”寻得呢?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并不在于你身处之地方。如果你心中没有平和,纵然跑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寻得到它;心中有了平和,身在何处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的心影响着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拥有一颗快乐之心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内心充满仇恨的人,见到的是一个令人愤怒的世界;心中满是忧伤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
 
    有智慧的人在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独处时则会管好自己的口。自知为愚者的并不愚蠢;自以为聪明的却是愚中之愚。在你的心开始懂得以智慧去观察时,生命的真谛便会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现。
 
    如果你向往自主的话,先去学懂主宰自己的心。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碍都源于你的贪念、嗔恨、执著、愚昧与妒忌。最有效的治疗是先医好你的心,否则病苦将永无休止。
 
    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颗充满邪恶的心所引发出的言语、行为及念头只会带来痛苦;相反,一颗慈善的心所引导的身、语、意运作皆会带来福乐。
 
    放下一点执着,你便会有一点平静自在;放下多一点执着,你会有多一点的平静自在;在完全放下时,你便会体验到完完全全的平静自在。
 
    从今开始,由己及彼,从心着手,静化灵魂,受益匪浅。
 
第二篇:
 
    每一个灵魂都是不朽的。
 
    这句话里并不是字面的含义,会说我们会给下一代遗传基因、传承信仰、延续爱好以及生活方式,而他们也会生生不息地传承给后世的子孙,成就也可以得到传扬。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人的心智在不同层次中运转,其中一大部分属于潜意识或称无意识。这里也会解释到关于潜意识,是我们不自觉的部分,但却储存着我们的经验,并指导我们的行为、思想、反应与感觉。透过潜意识,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是谁,也因为有了潜意识才能彻底得到身体与灵魂的解脱,不再有痛苦。 
 
    也有人说灵魂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而人是由灵魂、心智、情绪、肉体四合一复合体,灵魂也是我们的本体。潜意识也只是心智的一个层次,并非真正意义的灵魂体,但潜意识是存在的,且是必需的,只有当潜意识突破这个层次才能更接近本体,才能自我治愈某些创伤。
 
    博士会说,他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在肉身消失后仍然存在,且数次返回人间,进入不同身体,不断探寻以达到最高的境界。而且这个世界浊灵魂唯一的居所。他的一些病人会告诉他,灵魂是可以分裂,同步体验不同经验。
 
    书中会说到一对前世的恋人,伊丽莎白与佩德罗今生重聚的故事。两人都成为他的病人,但就诊时间不一,两人却能把前世种种重现,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会让人觉得两人有什么关系。但两忧郁的年轻人,却同样经历失去亲人的悲恸,迷惘于对爱人的寻觅。一次次回到前世寻找答案,不断发现、成长。佩德罗弟弟因车祸夭折,伤痛侵蚀内心,但他却在前世里找到弟弟,这个灵魂伴侣也以不同身份陪伴着他。 
 
    还会说到琳达,前世在苏格兰上过断头台,几百年后在意大利结婚,嫁给今生的祖父,后在荷兰生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直到老去。有他4000名病患中,有些人因为前世中通晓某种外国语言,今生虽未学过,但凭借前世记忆精通这个陌生语言。
 
    在佛教及印度教里,会说到前世,解释相关因缘际会。基督教中,在《新约全书》中也有许多相关记载。里面会说到耶稣问12个门徒是否能认出,施洗约翰就是希伯来先知以及利来的转世重生。
 
    临死时,人的灵魂会在清醒状态下离开身体,会暂停一阵子,飘浮在上空。灵魂能区分色彩,听到声音,分辨物品,观看刚刚离开的身体,这被称为离体经验。
 
    这里会说到一个患糖尿病老年患都的经历,当她心脏暂停,心跳消失,陷入昏迷时,从医学上来说是无力回天,当医生为她急救时,匆忙中一支金笔掉出,滚过房间,停在窗户下方,医生没注意这些,只在急救过后才去找回。但她的灵魂在抢救时飘浮在身体上方,靠近窗户旁看着整个抢救过程。灵魂拍过医生的肩膀,告诉他她没有问题,能穿过医生的身体,却无法让别人听到她的声音。醒后,她与医生说了整个过程,并说他的笔很好看,医生很是吃惊,因为她的眼睛已经失眠五年了。
 
    这位心脏医生之后会告诉他,许多濒临死亡的病人见到已故的亲人等待一旁,准备带他去另一个世界。其中有个患者,会说他的祖母坐在医院中的一张椅子上,等待着他。还有人见到襁褓间去世的孩子。
 
    常说的,一些死亡边缘苏醒过来的人会说,他们曾看到光亮,在一条长长通道的尽头,会有金色的光芒。会说到安德里亚,一位美国电视广播,她的前世里,19世纪的农妇,生活在草原农庄。在漫长一生结束后,飘浮于身体上方,凝视一切,然后被一个光圈吸进,会觉得有柔和的蓝色光芒,最后远离身体。这是一种最典型的濒死经验,只是这个人在一百年前已经死亡。
 
    灵魂最终会去哪里,没有人知道,只能说是去另一个空间。灵魂不会随着肉体及死亡而消失。最终天地间只有一个灵魂,一种能量。许多人称为神、佛、上帝....而灵魂不断进入一个新的生命,要经历种种,不是处罚,而是在学习。
 
    这节太长了,有点吃不消了。分段分享吧,下面会跟你说到,灵魂他来人世,一世世的轮回为的是什么!
 
第三篇:
 
     茜茜是一个着名的福音歌歌手,她的福音唱法难度很高,高音、低音转化很多。小小的惠特尼表现出极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能孕育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女儿让她十分高兴。
 
    茜茜开始对女儿进行正规训练,她经常将惠特尼带进教堂,让她小小的手和其他教友一起,高高举过头顶,随着节奏摇摆。惠特尼得以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从神圣的宗教仪式里得到向善向上的力量。稍微大一点后,茜茜让惠特尼参加教堂唱诗班,她总是对女儿讲:灵魂的歌一定要用灵魂唱,只有灵魂的沟通才能超越阶层和年龄。 
 
    惠特尼11岁那年,茜茜带她参加当地 一年一度的福音音乐会,计划母女俩同台表演。但是开唱前一刻,茜茜的嗓子坏了,她只好打电话让惠特尼独自登台。惠特尼很害怕,茜茜鼓励女儿说:“我会祈祷上帝,让灵魂在你的歌里出现,你一定能唱好。”灵魂究竟是什么,惠特尼并不甚懂,只好带着一颗童真之心上台,将天籁的嗓音,演绎成了一条在云上激荡的河流。她成功了,台下掌声雷动。
 
    事后惠特尼问母亲:“灵魂真的存在吗?为什么老师说灵魂是人的性格个性,而不是牧师说的‘是依附在人躯体上的精神主宰’?”茜茜回答:“孩子,在不同人的心里,灵魂以不同形式存在,我相信它是无形的主宰,所以任何时候我都不会觉得孤单。”
 
    品味着初次成功的喜悦,惠特尼选择相信母亲。她在七年级时写的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我不要追求欢乐、舒适和奢侈,我要追逐灵魂到蓝天飞翔。”为此,她刻苦学习、练唱,练习形体,在学校品学兼优,并且一心想成为像母亲那样传播爱的艺术家。 
 
    可是岁月的风雨,突然就敲打在惠特尼尚不成熟的心灵上。14岁的一天,她回家,发现母亲在伤心哭泣,父亲约翰·休斯顿站在一堆碎玻璃中,厌倦而疲惫地望着母亲。印象中父母很少争吵,母亲总是那么开朗。惠特尼特别紧张,追问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对惠特尼说:“有些事情你可以知道了。摘自木木读者在线阅读”
 
    惠特尼这才得知,其实作为音乐经纪人的父亲跟歌唱家母亲一直有矛盾。约翰希望茜茜改变曲风,更商业化一点,因为时间走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深情款款的福音歌已经落伍,打击摇滚乐才大行其道。但是茜茜却说,福音歌是黑人的音乐,它最能唱出黑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憧憬,也最能给予他们劝说和安慰。她不在乎赚多少钱,只在乎歌声唤醒了多少灵魂。两人意见长期不和,约翰生出了外心,移情别恋,这让茜茜伤透了心。
 
    惠特尼质问父亲:“这么好的女人,你怎么忍心伤害!那个酒吧女郎哪里比得上我的母亲?”约翰回答:“坏女人固然是麻烦,但好女人更让人烦,成天矫揉造作,以为自己是救世主,自己活得累,还不让别人轻松。”惠特尼不容父亲如此残酷地否定母亲,跟约翰的关系变得很僵。
 
    改变不了妻子的约翰,随即决心改变女儿,开始以自己的方式策划惠特尼的前程。他找来唱片公司,要惠特尼签约,茜茜强烈反对:“她要修炼成天使,她的声音要美到像带着钻石开放的紫罗兰(新泽西州花),馨香并绽放光芒,这些不是唱片公司通过花里胡哨的包装就能提前实现的。她必须继续训练,必须先完成学业。”
 
    跟父亲关系疏淡的惠特尼遵从了母亲的意愿,继续留在学校。但约翰此后一直顽固地跟茜茜抗衡,他找各种各样的机会游说女儿。惠特尼16岁时,他鼓励身高已达173厘米的她去做平面模特。惠特尼抑制不住青春的躁动和对时尚的向往,答应了父亲。她很快成为少女杂志《17岁》首个非洲裔封面女郎,随后又登上多家知名时尚杂志。当她曼妙的身姿和俏丽的容颜出现在大街小巷时,她的同学对她刮目相看,一些广告商也找—卜门来。享受到成名带来的喜悦,她跟父亲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然而就在她中断唱歌去做模特,导致父母关系恶化没多久,茜茜和约翰:正式离婚,惠特尼跟母亲一起生活。茜茜找来曾在20世纪60年代称霸福音乐坛的艾瑞莎·富兰克林充当她的教母,对她进行福音唱法的熏陶和训练。但那时的惠特尼已经对流行事物相当崇拜了,认为富兰克林质朴而催人泪下的唱法已经过时,因此训练并不太投入,常常任意发挥,喜欢一字多转音,这种玩世不恭的唱法让富兰克林连连摇头摘自木木读者在线阅读。
 
    惠特尼20岁那年,茜茜陪伴女儿到纽约寻找发展机会。在当地一家酒吧,茜茜敏锐地发现台下坐着着名的阿里斯塔唱片公司副总裁克莱夫·戴维斯,她计上心来,唱到高音部分的时候突然停下,让惠特尼在最放松的状态下飙出石破天惊般的高音。克莱夫果然极为震惊,第二天即拉来总裁和他—起听,他们当即拍板跟惠特尼签了一份全球合约。
 
    但克莱夫一时竟然找不到合适的歌让惠特尼发挥,他也不认为传统的福音唱法能让惠特尼走到音乐的前沿和顶峰。他居然让惠特尼在煎熬中整整等待了两年,直到1985年的情人节,才推出了她的首张个人专辑,然而销量并不怎么好。
 
    惠特尼心情郁闷,当茜茜再次鼓励她的时候,她开始顶撞母亲:“唱出爱和灵魂又有什么用,现在的人都不要灵魂。”惠特尼喊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的真实现状。那时,道德水平下滑,物质功利的东西侵占了许多年轻人的心。茜茜却说,越是这种时候,人们越需要拯救。母女俩反复冲突又妥协,最后尝试着将福音和流行结合,推出《给你我所有的爱》等单曲。这次转变,给她们带来了好运。这些歌剔除了教会的说教和乞怜,带着力量、自由和爱,制造了空前的轰动,连续14周稳居Billboard流行专辑榜之首。
 
    惠特尼就此走上大红大紫之路。随着1987年第二张专辑的推出,包括格莱美音乐奖、灵魂列车音乐奖在内的许多重量级奖项纷纷落到她头上。尽管同时落到她头上的,还有来自黑人世界的骂名——许多入纷纷指责她为了讨好白人,丢了黑人的灵魂。
 
    但惠特尼不顾指责,开始在确立个人曲风和乐坛霸主地位的路上狂奔了。而年少成名带来的自负、繁重的工作,以及长久做乖乖女、甜心带来的压抑,使得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喜欢琢磨父亲说的那句话:“坏女人固然是麻烦, 但好女人更让人烦……”她的性格开始分裂,在公众场合,她是爱的天使,是灵魂歌手,但私下里她开始了不追问灵魂的生活。
 
    1988到1992年间,她干过如下一些颇为矛盾的事情:她频频参加公益演出,多次捐助公益基金:参加庆祝曼德拉70大寿的演出,抵制非洲的种族隔离:完美演绎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巩固了美国甜心的形象:主演了一部举世闻名的爱情电影《保镖》,并以跨越多个8度音域的歌喉,唱了—首至今让全世界歌迷难忘的《我将永远爱你》。与此同时,她于1989年爱上了黑人饶舌歌手、有着“坏小子”之称的波比·布朗,那时波比有奸几个女友,其中一个还怀有身孕。惠特尼的母亲是—个积极向上、寻求灵魂纯净的美好女人,在很多事情—卜给了她太多约束。因为母亲阻止她跟波比来往,她冷酷地疏离了母亲,却与追逐性、嗜酒、当时已经二婚的父亲约翰来往密切,将她买的豪宅给父亲和继母居住。1992年,她制造了让全美国无法理解的婚礼,嫁给波比——那时人们将她的歌声称为“美利坚之音”,而波比名气不大,还因为洒驾和拖欠儿子抚养费等事多次被警方拘留。
 
     如果说这4年她还在美与丑之间挣扎,那么1992年受波比影响成为瘾君子后,她的灵魂就彻底迷失了。此后,她一直在毒品和丑闻里沉沦,直至2012年2月12日猝然去世。她死后留下一堆冰冷、坚硬的数字,让人铭记和思考:415次获奖、562次提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以及9亿美元身家散尽要借百元度日的穷困潦倒。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作为灵魂歌手,她拥有过纯情圣洁的灵魂,是灵魂迷失才导致了她后期的灰色人生。
 
第四篇:
 
灵 魂 夜 未 央
 
    夜晚的灵魂不设防,是说夜晚的灵魂没有防线,灵魂很单纯,夜未央,分开来说,“未央”就是未尽,未止的意思。 夜未央的意思就是:长夜漫漫无穷尽 。
 
    某人邀请我到日记谷里的yy去,还有谷友容颜也去了,就我们三人在yy里聊天,唱歌!
 
    不记得容颜唱的什么歌了,只是她唱的很深情,我希望的是用灵魂在唱歌,像惠特尼·休斯顿,可惜她成名后,迷失了自己,1992年受丈夫波比影响成为瘾君子后,她的灵魂就彻底迷失了。此后,她一直在毒品和丑闻里沉沦,直至2012年2月12日猝然去世。她死后留下一堆冰冷、坚硬的数字,让人铭记和思考:415次获奖、562次提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以及9亿美元身家散尽要借百元度日的穷困潦倒。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作为灵魂歌手,她拥有过纯情圣洁的灵魂,是灵魂迷失才导致了她后期的灰色人生。 
 
    所以不要迷失自己,不要迷失在自己的森林里,更不要迷失在别人的森林里,也不要迷失了自己的灵魂,人没有了灵魂,像一个驱壳在游荡,是很可怜的,无助的,可悲的!
 
    夜晚的灵魂不设防,灵魂夜未央!我希望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在灵魂在交往,纯粹,干净,单纯!无以伦比,妙不可言!
 
第五篇:
 
   最美的读书时光,一定是人最闲的时候。午后溪边,黄昏廊间,月夜窗前,在一个一个字上旅行,遇一棵草,听一声鸟鸣,相逢一个人。从此,行一尘,得清风过耳;过一山,得云在肩头;涉一水,得落花流水香。
 
    闲读书,是灵魂的好时光——哪怕两三页,也是有味书,清风翻一页,花香染一页,茶风三道香,读来有清欢。
 
    那些即使不看,仍想时时抚摸的书,是旧知。每每慢慢拿起,轻轻翻翻,手指体贴,眼神温柔。这种交流似青草香,如清澈鸟鸣滴落心间。
 
    看到契合的文字,遇到一本犹如旧知的书,是件乐事。如听一首熨帖内心的歌,看到某场电影中掉进心里的人。
 
    人一生,身体和灵魂都在行走。当我的身体在路上跋涉时,我愿灵魂在云端,照我高天云路;当我的灵魂在书中行走时,我愿我的身体低低铺成路,为我的灵魂送一程再一程。
 
     身体在路上时,灵魂是我唯一的行囊;灵魂在书里时,身体是我唯一的居所。
 
    我愿人生的旅途,身体走过,留一串灵魂的脚印,跟在身后;我愿生命的阅读,灵魂走过,留一个肉体的果实,挂在枝头。
 

送祝福就上:祝福你www.zfyou.com